【讲义文稿】公共卫生危机的经济影响、应对经验及反思自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此次新冠肺炎事件影响人数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全球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严重,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深远。面对同一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世界各国采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抗疫策略,以中国为代表的“动态清零”策略与以欧美为代表的“群体免疫”策略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采用居家隔离、学校延迟开学、部分工厂延迟开工等严格防控措施减少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毫无疑问,对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还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暂时性经济损失。尽管如此,中国依靠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快速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能够率先复工复产,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美等国采取了比较放任的抗疫手法,宣称“与病毒共存”,造成疫情持续加速肆虐。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3日,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184万例,累计逾4.5亿例;其中,韩国、德国、美国分别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5万例、14万例、1.2万例。这种“动态清零”策略不仅保护公众健康,还是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与西方“群体免疫”策略所造成的非正常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不断引发了社会公众和学界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反思。诚然,从中国应对疫情成效来看,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尤其是严格应对传染病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