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书之快读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见他装潢考究的新居里,几个排列整齐的书橱中,摆放着几十本崭新的精装本名著,令我好生羡慕,直夸他的居室颇有文化氛围。近日,我又到这位朋友家串门,但见那些精装本的名著上落了♘♘一层灰。朋友见我在他的书橱前若有所思,忙过来解释说:“当初买书的时候是想先买下,再慢慢读,没想到一搁置就是几年了。”朋友的一番话,让我想起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唐弢在《晦庵书话》中讲的一个故事。唐弢年轻时有个朋友,喜欢读书,卷不离手,但读书的方法却与众不同。他总是读一页,撕一页,随读随撕,一本书读完了,同时也撕完了。唐弢感到非常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那位朋友指着自己的脑袋,笑嘻嘻地说:“没有错,我把它放在这儿了!”唐弢从朋友的举动中深受启发,更加发奋地读书。他说:每当自己买了新书来不及阅读,那张笑嘻嘻的面孔便出现在眼前,仿佛在问:“你没有把书放错地方吧?”这使他坐立不安,于是抓紧时间阅读,不敢让一日虚度。唐弢在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没有效仿朋友怪癖的做法,而是领会其要义,用“不要把书放错了地方”警策自己,因此一生手不释卷,终成大学问者。一般而言,对从别处借来的书,会产生一种“赶快读”的紧迫感,因为借书是有期限的,逾期不还或遭罚款的处罚(图书馆),或失去书友的信任,因此,会不遑寝息地去读。而对自己的藏书,认为随时都可以读,从而长期搁置一旁。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对此种心态作了透彻的分析。他说:“不论什么东西,一旦据为己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结果呢,今日推明日,明日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