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常态条件下中国国家经济战略分析〔摘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核心不是说从8%的增速下降到7%这一两个百分点的波动。“新常态”的核心就是低通胀,更准确说就是“分配公平”,当下,它应该包括“低通胀+反腐败”。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如何在保障分配公平的前提下来推动经济增长”。在“新常态”下,正确地处理“分配公平”和“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一条主线。〔关键词〕新常态;低通胀;分配公平;创新驱动;里根革命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了,但也有7.4%,比美国(2.4%)、日本(0%)、欧元区(0.9%)的增速之和的两倍还多。不仅增速比美国高,而且GDP增加的绝对值也比美国多。但奇怪的是,有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正面临“失速”“断崖式下跌”,好像中国经济快要崩溃一样,甚至还开出了各种激进的改革药方,诸如大规模的私有化之类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干脆建议说应该学习俄罗斯,来个“休克疗法”,一夜之间彻底私有化市场化,这样就能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了。这些说法,笔者不敢说他们包藏祸心,起码是非常幼稚的。在十八大之前,笔者在写作《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的时候就预测了中国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惜以更低的经济增长率来换取低通胀、低房价和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这个改革方向,现在有了一个权威的名字,叫做“新常态”。书中的原话是这样写的:“通货膨胀是资产投机的润滑油或者说是催化剂……会加剧两极分化。对中国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率高几个百分点低几个百分点,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