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痕迹管理是双刃剑,善用有其意义和价值,滥用则危害无穷。基层工作要用好痕迹管理,就要正确认识痕迹管理,使用适度,把握好坚持重实非虚,避免形式主义;坚持本末相顺,避免碌碌无为;坚持目标导向,避免机械执行;坚持唯公尽职,避免功利至上;坚持重绩为民,避免官僚作风的五大原则。要提高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度设计,推进科学领导;强化基层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督促检查考核实绩,提高管理效果。关键词: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痕迹主义;适度;有效性一、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含义及异化基层工作痕迹管理是指基层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表格、视频[1]及有关信息技术等手段记录具体工作留有痕迹的管理方式。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敢于直面工作的困难,善做敢为,抓出工作实效。随后,痕迹管理在党建和行政管理领域逐渐兴起,其初衷在于通过真抓实干自然留痕推动工作开展。痕迹管理有利于量化工作信息,便于绩效考核,也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基于规则的权责制度,使权责清晰、管理体系规范,减少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扯皮、相互推诿和随意化问题[2]。善用痕迹管理,使各项相关工作留有痕跡和依据,强调做实事留痕迹,改变部分基层干部“风过无痕”的工作作风,通过基层工作开展留下的各项资料材料以及有关印记,可以较为清晰地还原基层工作执行情况,相关支撑、证明、经验资料材料有利于基层工作有迹可循、有据可查,促使基层干部规范落实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