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①这一重要论断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又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②。这也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加强前瞻性思考,要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牢牢把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有效发挥在成风化人、资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为应对破解我國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智慧和力量,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需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一,把握发展大势,在鉴往知来中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鉴往”是“知来”的基本前提,科学“鉴往”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审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谋划,对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各学派的基本观点、演进脉络、表现形式与历史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深入考察,以此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科学性、有效性。第二,把握发展大势,在遵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