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运用供给侧改革引导消费文化健康发展[摘要]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供给、需求的联动改革,其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文化,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必然会引起消费文化的螺旋式上升。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来研究消费文化是充分尊重和运用生产方式和消费文化辩证关系的体现。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去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消解当下消费文化中异化的部分,实现对消费文化的辩证扬弃。自2015年11月中央高层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供给侧”这一颇具学术范儿的经济学名词迅速成为学界、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供给侧改革,有一些不够全面的理解,如有人简单、孤立地从供给方面来认识供给侧改革,或将其放在“需求侧”的对立面来看待,等等。实际上,供给侧改革并非只看供给而罔顾需求,也并非要走到需求侧管理的对立面,并非要降低投资、弱化出口、抑制消费,而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来规范投资、优化出口和引导消费。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所积累问题的集中矫正,是新的条件下对需求侧的规范和引导。一、供给侧改革影响消费文化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消费文化的变迁;消费文化体现生产方式的性质与效率,消费文化的变迁反映并反作用于生产方式的转型。在这对辩证关系中,生产方式对消费文化的决定意义是主导。我们可以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之间的历史变迁来说明这一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