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党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提要】学科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关键。建党百年来,党的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通过回顾党建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争论,对学科定位、学科划分、理论体系、学科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回顾党建学科发展史,对构建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科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产物。党的建设学科,简称“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普遍原理运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实践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回顾和总结党建学科建设中的相关讨论,对深刻把握学科建设基本规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党的建设研究迈向学科化:1978—2000党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来之不易。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党建没有很好地被作为科学理论来研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党建是否是一门独立学科,学界还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一些人曾认为,党建没有理论、不是一门科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对执政党建设和领导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新的要求。1982年,时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一位权威人士呼吁,全党要建立党学、研究党的学问、研究党的科学。一批专家学者积极响应,要把党建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研究。在中央党校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党的建设学科发展取得突破。中央党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