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讲稿】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同向同行的华夏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是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独特研究领域。四十多年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以探索中华文明何以延续五千年的传播思想与原理作为根本目标,以建构传播学的中华学派为学术旨趣,努力推动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学术传统的传播学中国化研究领域,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就。厦门大学刚好是推动华夏传播研究的重镇,新时代又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共同体——华夏传播研究会,主办了《华夏传播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两本集刊,也主办或联合主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和工作坊,大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学研究,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指谢清果,编者注)试图通过自身的学术经历,向同行介绍我们的华夏传播研究历程与经验,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播。一、学科融合,辛苦耕耘:转向华夏传播研究的契机笔者从事华夏传播研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建立,当年招的首届三名研究生中就有黄星民,他应该是中国大陆自觉做华夏传播研究最早的研究生之一,后来成为华夏传播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1986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试论礼乐传播》是厦门大学在华夏传播研究领域学术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1993年建系十周年时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传播研讨会,当年成立了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开始正式有组织地推动华夏传播研究事業,这是笔者跟华夏传播研究结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