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论《民法典》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在规范社会、治理国家过程中经验智慧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法治文明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可资利用的重要“本土资源”,也是民法典赖以建构的民族文化的密码。我国《民法典》虽然广泛借鉴吸收了西方私法文明成果,但并非纯粹的法律移植,其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将传统法文化中的精华作为社会文化的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以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为视角,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家事司法中的“敬亲孝亲”观念、社会生活中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治理模式和纠纷解决模式等,作为传统法的民族精神与当代民法典在跨时空的融合中实现了和谐共进。这不仅对构建当代民法话语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还能使现代民法获得新的生命力,建立起富含民族文化基因的民法新格局。关键词:法律文化;民族文化;《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22)02-0064-09一个国家的民法典不仅带有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烙印,更在深层意义上隐藏着民族文化的密码。萨维尼在对“民族精神”的揭示中提到——法律不是纯粹的理性建构,民族性是我们理解民法典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一个纽带,中国民法法典化也并不是完全的法律移植,而是继承与创新的结晶。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民族文化密码是极其重要的“本土资源”,其借助核心价值观的跨时空表达,在树立当代民法典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文化传承与价值观的融载为中国民法理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