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创新逻辑[摘要]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成为塑造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采取批判与建构双重论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认为,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既表征为弥散性的数据霸权,又表征为感性化的新“文化软实力”。因此,基于资本逻辑创新的视角,我们要对“大数据拜物教”的幻象逻辑进行批判,警惕滑入“数据型”拜物教。而基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创新的视角,我们要充分洞察大数据蕴含的价值逻辑和意义逻辑,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建构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的“大数据支撑”体系。[关键词]大数据;意识形态性;大数据拜物教;大数据支撑体系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问题是当前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不仅塑造着虚拟世界的意识形态现象,还成为影响实体世界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孕育新的契机。本文采取批判与建构双重论证的研究方法,对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进行分析。一方面,从资本逻辑创新的视角,对大数据意识形态性的幻象逻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创新的视角,对大数据的意识形态话语支撑体系进行建构,以期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意识形态的相关研究。一、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分析从人类创造数据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形态及其相应的意识形态类型转变:传统的小数据世界以“实体”为中介,与其相对应的是“理论意识形态”;当今的大数据世界以“数据体”为中介,与其相对应的是“大数据意识形态”。大数据世界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世界的终结,也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发生实质性变化,而是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