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提要:自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后,“异化”就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或流派试图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异化问题,对社会各领域异化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形态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其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复杂的内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试图凭借异化劳动分析出劳动和私有制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阐释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即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是作为一种同劳动者相对立的异己存在物,劳动产品是人类对象化的结果,工人生产出越多的劳动产品,他所能消费的产品越少,也就是说,工人自身价值与他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成反比;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过程相异化,工人的劳动并非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并非自愿的,而是受强迫的;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变成了维持工人肉体生存的手段,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毫无自由可言,工人自身的类本质在劳动过程中并没有得以实现;人同人之间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7-98页。自从马克思在《手稿》中讨论了异化劳动后,“异化”就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现实的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需求,人的活动及生产或消费的产品也各不相同,异化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基本形式、内容、存在的主要领域也有所不同。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