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解读“大账”有力度“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哪些重点安排?其中有哪些“大账”“细账”值得关注?“大账”加力,彰显积极财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究竟加在哪些地方?第一个“加力”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上。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2017年的20.31万亿元,到2022年的26.06万亿元,再到今年安排超2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财政支出保持强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财力支撑。”XX省财政厅厅长XX代表说。第二个“加力”体现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2022年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根据安排,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代表说。第三个“加力”体现在推动财力下沉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超10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在加力的同时,今年的“国家账本”也着力提升政策效能。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代表表示,今年的税费支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在扩大赤字、增加专项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