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体性认识〔摘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实公有制的本体性认识,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历史使命。〔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体性认识〔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4-0080-05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受到前苏联的很大影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自然给我们的思想界带来冲击,尤其严重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是真正的原初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经过阐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体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即没有经过阐释的原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公有制是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的一般途径,但公有制是历史的、过程的,不能一般的、无条件地理解公有制。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中去认识当前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一、社会形态谬解下的“模式失败”:历史教科书苏联模式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1938年,斯大林提出了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五形态说”,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斯大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