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公共安全是国家发展和公民正常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治理则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为保障社会活动正常进行,从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实施的各项行政活动。公共安全治理具有一定的变动性,不同时期,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特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将维护公共安全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公共安全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很多问题上做到了未雨绸缪。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倾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公共安全治理工作。1949年11月,为了主抓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央人民政府新组建的劳动部便内设了机构劳动保护司。一方面,这一时期公共安全治理的主题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对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还是以防灾、救灾为主,并且将其作为政治任务与建设新中国的关键内容,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突出位置。1950年6月,为了应对全国江河的洪涝灾害,中央人民政府又正式成立了以时任副总理董必武为总指挥的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这一阶段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展开,这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治理压力,不利于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另一方面,当时在全国不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