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摘要]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品格等,在当下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内在特质;生成机制;当代价值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建筑、陶瓷、纺织、冶炼、水利等诸多领域技艺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是我国先辈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技艺积累传承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孕育的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外在呈现。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早在中华先人们产生之初,为了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进行物质性实践活动,生产食物和生活器物。在长期探索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中华先人们掌握了一系列生产制造技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与提升,逐渐形成了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的劳动群体,于是社会分工慢慢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为专门从事手工业制造的工匠出现奠定了基础。从词源学来看,“工”意为“巧”、“精”,“匠”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