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关键词]农村养老;家庭养老;家庭离散;老人留守《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总人口数的15个百分点,远超10%的老龄化标准,这其中超过6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另据《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统计,农村老人中有50%以上处于空巢状态。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中国梦”是全体人民幸福的梦,对于过半数生活在农村的老人而言,他们的“中国梦”就是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梦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触痛了敏感的社会神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农村养老问题究竟为何在流动社会中变得如此困难重重?本文试图在社会流动大背景下从家庭结构及其变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诊断真诉求:合理选择下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集体保障模式、80年代至今的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多元化模式[1]。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也是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