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贫困村青年农民创业问题分析——以马山县苏仅村为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这个宏伟目标中,农民收入翻番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而青年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村教育出来的青年人才大多到城市淘金,极少有人愿意立足农村创业发展。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一方面给城市青年就业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新问题。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关注农民创业,提升青年农民创业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次调查的地点是马山县苏仅村,根据农村劳动力特点及南宁市青年创业相关文件政策精神,将青年农民定义为16-40岁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农村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一、苏仅村就业创业基本情况马山县林圩镇苏仅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之一,位于马山县西部,距林圩镇政府6公里,距马山县城33公里,距南宁首府87公里。全村共有10个自然屯,分布在10个山弄中。目前,全村共有778户,总人口2703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482人。耕地面积2850亩,人均耕地1.05亩。林地总面积34920亩,其中有效林地29730亩,人均10.99亩。全村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玉米、木薯、花生、黄豆、速生桉,主要收入来源依靠种植水稻、玉米、花生、速生桉和外出务工。目前,苏仅村在养殖竹鼠、种桑养蚕、种植百香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其中种植百香果120亩,发动村民种桑养蚕300亩,养殖竹鼠5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