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产业梯度转移以及生产力布局和优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改革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要求我们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超大纵深空间优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产业合理有序梯度转移。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后,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普遍将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而表现出产业梯度转移现象。全球产业布局出现了由欧洲向美国、由美国向日本、由欧美和日本向“亚洲四小龙”、由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为代表的几次产业梯度大转移。长期来看,美国、日本等国家大量将实体经济产业向境外转移,不仅带来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空心化”,也由此衍生出贫富差距扩大、逆城市化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产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值得警惕。因此,产业梯度转移要立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个实际,这是我国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上的传统产业体系,正面临着因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转换带来的产业梯度转移。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要在吸取先行工业化国家教训的基础上,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下,有序实现产业转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