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摘要]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存在不同的模式之争,但总体上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的发展逻辑。然而,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福利政策;“补缺型”社会政策;“制度型”社会政策;福利国家我国应该选择何种社会福利模式,学界一直存在三种观点:“底线公平的社会福利”(景天魁,2004)、“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王思斌,2009;代恒猛,2009;张映芹,2010)和“普惠性社会福利”(郑功成,2008;王春光,2011)。纵观三种类型的福利观,它们尽管在福利资源供给项目和发展政策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强调权利享有的平等性和福利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从社会政策类型而言,它们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①的发展逻辑。诚然,这一逻辑总体上符合近代以来社会政策的发展规律,然而,自从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一、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及其反思(一)从“补缺型”社会政策到“制度型”社会政策“补缺型”和“制度型”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