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时代情境下对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与治理的再审视[摘要]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的背景下,对社会风险与治理也需要再审视。多元社会物质需求方面的矛盾转向公正需求方面的矛盾,针对暴力群体性事件、具体利益冲突、集体性敌视、普遍的社会不满这四类社会矛盾形式,需要建立完善四类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党政主导群众维权机制。形成阻断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安排。当务之急首先是消弭邻避冲突,其次是做實决策风险评估,第三是改革信访制度,第四是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关键词]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社会矛盾在我国,从中央层面提“社会建设”始于2004年。在此之前,我们主要进行“三大建设”,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1978年之前,政治建设排第一位,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阶级斗争为纲。专门从事政治建设的人,组成了机关单位;专门从事经济建设的人组成了企业单位;专门从事文化建设的人,组成了事业单位。那时候,我国农村社会分工不明显,就打包成一个“一大二公五业俱全”的人民公社。相应地,国家被分成了四种单位,所有人都被纳入其中。1978年之后,还是搞这三大建设,但是顺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总结2003年“非典”的教训时发现[1],处理非典这件事情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没有关系,它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而我们此前恰恰忽视了社会建设的作用。因此,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行社会建设,同时加入了社会管理的内容,之后又改为了社会治理。关于社会建设,我国有四个最权威的文献: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报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