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网络民意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及应对摘要[摘要]网络民意考验党的执政能力,网络民意的载体在网、主体在民、指向在利、关键在表达、急需在回应,而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执政体制的综合展现。[关键词]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网络民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面临着执政考验及能力不足的危险。“四大考验”最终都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四个危险”都可归结于能力不足的危险,因此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来进行党的建设。习近平在2004年9月提出,要从执政意识、执政地位、执政宗旨、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主体、执政方式等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P5-6)。可见,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执政体制等的综合展现。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网和网民在线交流,开启国家领导人关注网络民意的先河。2013年3月8日,习近平在与江苏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2013年的两会结束时,已有超过二千万网民通过人民网两会品牌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给总理提出了他们关心的问题。“网络民意的兴起促使现实矛盾网上集聚映射,权力异化、贫富差距、分配不公、阶层对立等民意焦点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2](P100)所谓网络民意,就是民众以网络平台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