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演进逻辑及现实启示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三个维度,构建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列宁对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自觉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敢抓真管、敢于亮剑。意识形态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在众多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无疑占据重要地位。梳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发展脉络,揭示其理论特质和内在逻辑,对于我们结合新时代特点进一步发展意识形态理论,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建构(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随着他们思想的成熟,经历了人本主义逻辑框架、历史唯物主义语境、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是他们构建意识形态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1.人本主义价值批判维度所谓从人本主义价值批判维度构建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从抽象化和浪漫化的人本主义哲学理念出发进行构建,目的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的“非人”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