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征文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80%以上,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等等,民族融合一直都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得知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党中央一直非常的重视全国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根据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我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同时也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工作和生活,更是对民族工作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