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网格化治理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全形势等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实践也面临治理过程权责不清、社区主体参与不足、技术运用和网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困境。为提高社区网格化治理实效,应科学定位职责边界、完善多元协同机制、加强网格化平台建设、提高网格员能力素质、完善政策法规,保障社区网格化治理不断优化。关键词:网格化;困境;对策“网格”(Grid)一词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主要用于帮助分散的大学研究人员分析粒子加速器和巨型望远镜的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提出网格化治理,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将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网格单元,依托信息平台进行指挥调度,实施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1]。网格化治理这一创新探索最早来源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由此开创了我国网格化治理实践的先河[2]。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实践探索,网格化治理的优势日益突显,其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导向型的工作方式,形成了管理与服务并行。一、问题的提出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社会团体的服务相互协作融合,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综合型管理服务趋势,解决了以往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部门机构的协调和整合问题[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