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讲稿】环境审计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的作用与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防控,才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提出,而要取得预期战略成果,便离不开环境审计的监督效能支持,借助环境审计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污染治理,从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限于审计资源短缺等因素,环境审计工作要实现“全覆盖”仍面临较高难度。为突破这一困境,可从协同理论视角出发,全面整合可利用的审计力量,对环境相关的审计进行统筹落实,促使其效能得以最大化发挥。一、相关理论支撑(一)协同理论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转型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如何有效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主动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将“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攻坚目标,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为此,学界便开始尝试引入新的环境治理理念与方式,致力于环境监管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监管中的重要一环,主要通过围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财务合规性进行审查,同时结合具体的资金项目评估是否合理、合法,找出待改进之处,为后续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目前,环境审计这一概念虽已获得高度认同,但在审计资源的调度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协同理论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所谓“协同”,主要指由大量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大系统,通过协调合作来使之发挥集成功能,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