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缺位的多重探究[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缺位,马克思主义经典遭遇冷落,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深入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失语的根源,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大众消费文化等弱化了精神信仰追求;在政治文化语境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淡化了理想价值观念;在哲学文化语境中,理论研究偏离时代与实际的倾向异化了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从而造成在世俗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话语;社会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曾说:“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1](P678)现在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本身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再恰切不过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缺位,马克思主义经典遭遇冷落,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文化背景和哲学文化背景。消费文化的兴起、大众传媒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流变以及哲学的迷失等,深刻地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场域和传播方式,从而逐步造成在世俗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主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存在被边缘化之危险。一、社会文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缺位原因分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向。随着改革开放、市场转型以及消费社会的到来,适应大众趣味的大众社会文化迅速兴起,不断挤压着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生存空间,大众文化从文化的边缘日益占据文化的中心地位,进而成为文化的主流,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文化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倾向、日常生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