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旗帜与认同: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以党旗代国旗与各政治力量的因应在现代政治活动中,旗帜往往是政治力量(或党派)主义或精神的象征,也常被各政治力量赋予特定的意识形态,作为鼓动情绪和建构认同的政治符号。在近代中国的多次政权更迭中,各政治力量屡次以党派旗帜竞争国家旗帜,试图将含有党派意识形态的象征变为国家的象征,以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源。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国旗,不仅是建构国家认同的国家象征,也容易成为执政者用以建构政权认同塑造自身合法性的政治符号。这是此次日内瓦大赏的第一匹黑马。Akrivia日内瓦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可以说是独立制表界的新人,但年轻的设计师Rexhep被业内视为独立制表的未来之星。据设计师本人介绍,这款ChronomètreContemporain灵感源自40年代公务人员佩戴的腕表,希望在复古中展露新时代的艺术光辉,可以说是像40年代的复古风格致敬。由于近代中国国旗的此种特质,不论是民初各政治力量以协商民主投票方式议定国旗,还是国民党在国民革命时期以武力方式“易帜”,国旗的产生过程都充满了政治力量的博弈。这一现象在国民革命时期的“易帜”过程中尤为突出。由于此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党三党竞革,各有自身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国共两党先合后分,三方“文斗”“武斗”并举,并对各自认同的旗帜有不同的认识和诠释,这增加了此间“易帜”的复杂性。当考察不同语速是否给较高听力水平班级HP-B在不同听力测试题型中带来成绩明显提高时,表6结果表明,较慢语速版本下,受试在长对话和短文中的平均得分有了明显提高,成绩提高甚至在0.01水平上都具有明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