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高效能型乡村治理:生成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近年来,“治理效能”逐渐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语境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术语,有关治理效能、治理效率、治理成效、治理质量的研究不断涌现。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应该如何实施,如何使乡村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进而实现高效能治理,是当前乡村治理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探讨高效能型乡村治理的出场语境、生成的深层逻辑机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有效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一、高效能型乡村治理的出场语境高效能型乡村治理是描述乡村治理过程有效与治理目标达成的标识性概念,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治理质量,它强调乡村治理由谁来治、怎么治、靠什么治以及治理效果的动态耦合和优化。高效能是相对实际治理中的低效或无效而言的,强调高效能治理就是要看乡村治理的高效性,看乡村治理过程是否有效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否实现了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一)治理有效是催生高效能型乡村治理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战略把“治理有效”列为五大要求之一,明确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目标,阐明了治理有效对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关键作用。较之以往,治理有效有了更高要求和更明确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制度堆砌,有了制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制度效能就能发挥出来,而是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资源、治理文化、治理机制和治理形式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些因素出现了问题,乡村治理成效必然不佳。高效能治理就是基于治理有效目标,对影响治理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重构,抽丝剥茧,以寻找更适当、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