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定位与实施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1]乡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教育方式。新时代乡土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如何定位,如何系统设计、创新路径和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至关重要。一、乡土教育的基本内涵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实施乡土教育,首先要准确把握乡土教育的内涵,明确乡土教育的属性,把握乡土教育的实质,才能达到乡土教育的预期目标。(一)乡土与乡土文化乡土,顾名思义是故乡本土。对于“乡土”这一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理解。王伯昂将“乡土”定义为属于吾人所居住之本乡本地的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环境。[2]班红娟将“乡土”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居住或是与个人极具密切关系发生情感认同之地。[3]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的。”所以,乡土是孕育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所在,“国”的基本单元。与乡土相对应,乡土文化是指在乡村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乡村特有、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4]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乡土文化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之分,物质文化包括乡村资源环境、山水风貌、聚落建筑、民俗产品等;精神文化包括信仰文化、礼俗观念、乡规民约等;行为文化包括生活习惯、传统艺术、节日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