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生态文明视域下绿道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摘要]作为一种线性生态设施,绿道具备生态、游憩、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绿道建设起步相对较晚,需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进一步推动绿道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使用者为设计导向,符合规划与建设标准,科学维护与管理,重视综合效益与吸引力培育,配套设施建设系统化,重视社区的支持与参与。[关键词]生态文明;绿道;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决策。绿道是位于河流、沟渠、山脊线、废弃铁路、景区道路等自然或人造景观沿线的一类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具备生态、游憩、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城区绿道、乡村绿道和荒野绿道三种类型。中国绿道建设的历史悠久,如早在周代,就有“掌固”“司险”等官职,专门负责护城河两岸、田间道路的植树工作。[1]P20-21现代意义的绿道概念的产生,主要源自人们对绿道游憩功能的进一步认知和开发。作为一种线形生态设施,绿道与传统的公和♘绿地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占用土地较少,连接度却更高,服务面积也更广,并能为沿线社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中国的绿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绿道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基本要求,并借鉴国外绿道建设及研究的经验,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绿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