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传统道德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以下简称时代新人)的重要战略,这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同时,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规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系统认识,贯穿、渗透于个体成长历程,并能够在个体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个体化”。因此,以道德为抓手,充分重视和挖掘育人的传统道德资源,把握好时代新人的家庭教养、学校培养和社会滋养,以德育人,成风化人,既有利于实现传统道德规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一、重孝慈、讲勤俭、尚和合:有道德、有情怀时代新人的家庭教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时代新人的培养也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时代新人的家庭养成,可以借助重孝慈、讲勤俭、尚和合等传统道德来涵养时代新人,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也即为学校和社会教育“打胚模”。1.重孝慈,严爱有加重孝尚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指向。孝德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孝德,蕴含不同的时代要求和具体内容。立足当前时代境遇,辩证审视传统孝德文化,其所蕴含的赡养父母、爱惜身体、兄弟孝悌等价值理念依然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家庭教养提供基本参照。例如,个体有身、心、志三个层面,同样,时代新人的家庭养成,也要注重对父母的三层次孝养,分别是孝父母的“身”、孝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