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5年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恩格斯指出,《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今天,立足新时代,认真总结《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对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和重要意义《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体现为传播主体和路径具有多样性。《宣言》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从最初作为西方思潮的一种译介进入中国到成为传播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很大的原因是传播主体层次化、传播路径多样化。五四运动前,《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主要有传教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他们为了服务本阶级利益和满足政治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宣言》进行了翻译和传播。五四运动后,留日学生和赴法勤工俭学等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有意识的传播,传播路径也从日本扩展到了欧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接过了历史接力棒,成为传播的主力军,传播路径从个别党员扩展到工人、农民,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宣言》的传播主体和路径不断扩大,传播的速度也迅速增强。《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验,体现为传播内容具有现实针对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之所以选择《宣言》,是因为其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作用。《宣言》并未对中国的问题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