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报告还特别将“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相结合,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必须思考、回答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了时代精神,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应当是有道德、讲奉献、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勤于服务社会、甘于贡献国家、从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代新人。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系密切,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切實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民思想及自强不息、♘德载物精神的教育。一、传统文化报国报民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坚定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爱国,是一个国家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民族复兴大任担当者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理所当然应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正确认识我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