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政治辩证关系思想探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教育一方面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不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另一方面对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他们突破了旧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过分夸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万能论”,在批判资产阶级的教育超政治思想、展望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过程中阐明了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运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对旧教育的批判改造、引领社会主义新教育的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不能脱离政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众多思想家不了解革命实践的意义,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结果颠倒了教育同社会的关系,把教育视为变革社会的根本性因素。例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曾提出:“年青人的教育必然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唯一基础。”[1](p.90)马克思、恩格斯澄清了教育思想史上的混乱,指明了教育受社会关系制约。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对各种意识形态“具有最终的至上权力”,而“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2](p.600)因此,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在许多方面正是通过政治来实现的。(一)政治对教育性质的制约:一定阶级的教育是其“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任何阶级的教育都是为本阶级的经济基础、政治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是在批判当时资本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教育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由统治阶级垄断并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