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干部下乡与贫困治理:“第一书记”的职能定位及其价值实现[摘要]党中央从国家顶层设计上不断强化乡村贫困治理制度的供给与创新,由最初1984年国家部委机关选派干部下乡参与扶贫的尝试,进而发展到“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探索与设置,这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和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一种制度创新。通过给贫困村引入干部下乡新机制,并明确“第一书记”参与扶贫的工作职能和努力方向,以期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推动乡村贫困治理,达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治理;职能定位;价值实现,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世界性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来说,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各国政府为了治理贫困问题,先后采取了诸多不同的策略与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现象同样不容小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反贫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清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國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所在,更是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内在诉求。新时期以来,中央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党和政府的惠农惠民政策供给不断,农业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