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双一流”视域下高校一流档案馆建设探讨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9月20日、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先后公布第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既是国家对相关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认可,也是相关高校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各高校纷纷以一流目标为牵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筹划建设,积极推进实施。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辅助部门的档案馆,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建设成为与一流高校相匹配的一流档案馆,形成与一流大学相称的一流档案服务保障能力,是每个“双一流”建设高校档案馆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一流档案馆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档案的主体就是以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为代表的档案资源体系,这些档案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动记录,是“双一流”建设成果的真实反映,对展示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总结学校“双一流”建设经验和教训,评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