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当前,文化育人已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工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书院制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被视为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书院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外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对大学生互动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书院制对学生文化交流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发现书院制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外有关“文化育人”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探讨书院制模式下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对文化育人理论及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问题展开分析。高校文化育人的概述核心概念1.文化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人,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能创造文化、享受文化,育人是文化的本质和使命。2.文化育人文化育人中,“文”是指文化,“化”是教化和启发,“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文化的作用对象。因此,教化、培育是文化的天然属性,“育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高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文化育人是高校的基本使命。理论逻辑1.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和全人教育视角研究文化育人问题,需要全面了解文化育人的构成要素和内在机理,准确把握文化载体建设的规律,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内在契合性。文化育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