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重奏”一、问题缘起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始终占据核心位置,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重要的内容板块之一,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极端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业已成为社会共识,代表性观点有:“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大学阶段是人生各种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及确立的时期,对大学生人生意识的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教育非常重要”[2];“如何找准切入点,通过强化‘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把握好理想信念这一人生的‘总开关’,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3]等等。本文关注的重点并非理想信念的内涵,而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实践方式即“为什么”与“怎么办”的问题。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之完整教学逻辑来看,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完整把握“三重奏”才能取得真正实效:一重奏为理想信念“有/无”之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的青年一代;二重奏为理想信念“科学/错误”之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领悟理想信念不仅要“有”,且一定要“科学”;三重奏为理想信念“实践/空谈”之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理想信念上脚踏实地、拒绝空谈、勇于担当。客观而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由此及彼、由此进彼的方式达到彼此交融,做到无缝对接,最终为新时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