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党群关系中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探析新时代党群关系与传统环境下的党群关系相比,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群的历史境遇与时空条件同过去大不相同,密切党群关系必须置入新的政治时空中来重新考量。“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就是要从中汲取践行群众路线的智慧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一、党的群众路线与基层治理工作的关系1.第一,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就是群众,而社会治理就是包括群众在内的不同主体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的过程,可见二者都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区分仅在非常狭义范围内存在,党员干部本身在工作之外就是群众,并且在工作中也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社会治理的主客体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些主客体都应当纳入到人民的范畴中。因此,不管是推进群众路线还是进行社会治理,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二者共同的前提。第二,价值目标的共同性。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党在工作中创造性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群众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党在制定政策主张时就要坚持为民谋划,在执行贯彻中就要坚持为民服务,在结果追求上就要实现为民谋利。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群众路线始终凸显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本色。社会治理需要紧紧围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