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域竞争走向县域竞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经济空间视角来看,地区竞争推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地区财力的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地区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并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些都需要地区转变经济发展的单一竞争意识,加强地区合作,走向地区竞合,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如何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县域经济从竞争走向竞合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道,有利于解决县域国土空间利用不合理、县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县域经济发展粗放、县域比较优势遭到冲击等问题,推动实现县域资源要素利用的合理化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绿色化。一、相关文献综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从地区竞争的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之谜”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与解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区竞争的制度理论、地区竞争的发展阶段、地区竞争的基本单元等问题。一是关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