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和阐释中华文明的和平基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平、和睦、和谐、和合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和合,“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形塑了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的宇宙初始状态是所谓“太极”,“太极生两仪”,于是有天地阴阳之分。阴阳是蕴藏在自然规律之中,推动宇宙万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的根本因素。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之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要追求通过阴阳调和、协调发展而达到“和”的理想境界和完美秩序。当然,“和”并不是完全相同,也不是毫无变化,而是在承认、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良性的竞争互动、相反相成,不断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至和谐统一。北宋大儒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所蕴含的对立统一性的深刻认识。中国人认为,人类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