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特定的历史转折点上达到了它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它决定性地意识到了自身的立足点——意识到必须把现代化这一普遍的任务同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立足于自身之上的现代化。当这样一种立足于自身之上的现代化实践全面展开之时,在此实践基础上的上层领域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亦即在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的同时,构建起独立自主的学术、思想、理论、文艺,等等。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过程之中,植根于一种本身是独立自主的历史性实践之中。一现代化是一种真正的普遍性,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它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历史性命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性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力首次开辟出“世界历史”,从而结束了以往地域性的历史或民族性的历史,使之成为整个“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但是,那无远弗届的“世界历史”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空间,也不是一个任何民族可以在上面自由表演的舞台,因为它同时还是一种权力架构,一种基本的支配—从属关系。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在世界历史的这种基本架构中,任何一个民族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现代化的历史性进程之中。“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