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黄河堵口复堤过程中的作为与抗争一、黄河决口的危害及黄河故道状况(一)黄河决口的巨大危害1938年6月9日,国民党方面一手制造的“花口♘”决堤事件①使黄河决堤并彻底改道,造成了横跨豫、皖、苏三省44个县受灾2.9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给豫、皖、苏三省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美国太平洋关系研究理事会的诺尔曼D.汉威尔认为“黄河泛滥甚于战争破坏”[1]。黄河水出花口后奔腾而下,所到之处皆成泽国。时人描述♘道:“庐舍付诸东流、欲居无屋,麦秋尽在泽国、欲耕无田,饿殍哀鸿、生计断绝、待哺嗷嗷、食宿无地,闻号心痛、目睹心伤,淹毙人民牲畜颇多,伏屋顶以呼救,缘树梢而待援者,触目惊心”[1]。肆意泛滥近9年之久的黄河给广大泛区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严远而深刻的危害。1.经济方面:泛滥的黄水在近九年间共造成豫、苏、皖三省份“死亡893303人,占原有人口的46‰;3911354灾民逃离故土,占原来人口的201‰;各业财产损失617022000元,占原有财产的152‰;农产减收达474740000元,占九年净产值的151‰”[2]。人口的大量死亡和逃亡使得泛区劳动力剧减,良田大量被淹,牲畜大量淹毙,农具和良种大量损失,加之旱、风、蝗灾的摧残使得农业生产遭受重创,收成锐减。洪水冲毁道路桥梁使陆上交通运输受阻,而含沙量巨大的黄河水侵入淮河水系后致使河床、湖床淤积抬升,使淮河支流原本繁荣的内河航运业和因之繁荣的城镇自此走向衰落。2.生态方面: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挟带的黄沙随着汹涌的水流奔腾南下,给黄泛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长久而深远的灾难。在黄河决口期间,泛滥的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