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论马克思真理观的必然性及其现实价值[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对真理的理解具有很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把真理的判断标准仅仅付诸于实践,这样的理解对真理本身所应具有的内在必然性关注不足。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形成了人的对象化产物,人再以“全面的人”去占有自身的对象化产物,在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某种同一,即实现了具有必然性的真理。这种“实践真理”也预示着人要获得真理就得应用自身的全部的感官去占有对象化产物,为此人必须解放自身,获得全面发展。[关键词]马克思;真理观;必然性;实践;同一真理问题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就获得了哲学家们的重视。他们认为只有对永恒不变的东西加以把握,才有可能把握真理。像泰勒士所把握的“世界的始基”、巴门尼德的“存在”、苏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本体”,都是在这一点上来考虑问题。但是他们所把握的永恒不变的东西的方式基本上是靠猜测,具有独断论的性质,无法保证他们在思想中所把握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即没有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此时的真理还不具有必然性。近代哲学之初经验论和唯理论针锋相对的争论,事实上都是以自身的方式来解决真理本身的必然性问题,但是最终都陷入了独断论。真理本身的必然性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演进的内在动力,康德和黑格尔都对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都留下了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只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基础,彻底解决了真理中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