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成功道路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不仅科学、生动、形象地解读和阐释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之问,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党百余年来,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面向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坚持面向人民,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众化;坚持面向世界,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时代化,从而开辟了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成功之路。新时代新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梳理与深入探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道路与经验,对于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一、面向实际:在中国化道路中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话语与中国式话语在历史语境、话语结构、话语方式乃至话语色彩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与中国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能够正确回答中国问题并彰显民族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才能发挥其变革社会的真理力量。1.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问题意识推动话语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围绕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而进行理论阐释和话语创造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密切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构建了以“阶级斗争”“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人民民主”“群众路线”等话语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