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佩戴上了儿童手表,成为家长们的“看娃神器”。但是在满足定位、通话等需要的同时,不少家长反映,儿童智能手表也出现了功能冗余、诱导消费、侵犯隐私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儿童“手腕上的安全”亟待守护。一是功能冗杂容易成瘾。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外,还可以微聊、视频通话、拍照、留言等,甚至内置游戏,又有支付功能,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低龄的未成年人群体面对智能手表眼花缭乱的社交娱乐功能,还不具有足够的自控力和辨别力,严重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光明网2023年2月7日报道,多位小学老师表示,目前儿童智能手表在学生间的普及率非常高,孩子特别喜欢手表的聊天、拍照、朋友圈等玩法。为此,学校不得不通过建议家长设置上课模式、收纳袋集中保管等方式减少儿童智能手表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中国网2023年2月15日报道,北京市民刘维介绍,其女儿从幼儿园到三年级,用了两代智能手表,最初是为了随时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孩子通话,如今这两项功能反而被弱化了,社交、娱乐、购物、拍照等功能越发突出,像个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小型智能手机,孩子像着了迷一样,天天捧着手表玩。二是诱导消费现象频出。部分儿童智能手表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的前提下,孩子可以直接在手表端扣款购买游戏服务,同时部分游戏软件存在诱导消费、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大额充值消费。新浪网2023年2月17日报道,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记者输入“儿童手表”“诱导消费”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相关情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