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作出“坚定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它的提出是基于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与话语一体两面理论是话语的内核,而话语是“把词语作为构成表达体系的一种特殊组合方式、理论姿态和思想立场”[1],简言之,话语就是思想理论的言语表达和外在呈现。对此,习近平曾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2]317。党围绕坚定历史自信理论展开话语构建,就是为了借助话语符号来呈现历史心态、传递思想理论。唯此,才能对内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为民族复兴提供话语助力;对外回应西方国家话语攻讦,为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提供话语辩护。为此,本文按照“内在要素——基本功能——发展方向”的理路,从理论上剖析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建构逻辑,探讨从实践上推动坚定历史自信思想理论内化的路径。一、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内在要素“假如我们能在一定数量的陈述之间描述这样的弥散系统,假如我们能在对象、陈述类型、概念、主题的选择之间确定规则性,那么我们将按惯例说我们涉及话语形成。”[3]话语构建是一个由纲到目的过程,话语语境、话语主体、话语受众、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五大要素就是话语构建的“纲”,支撑起整个话语的“四梁八柱”,而“弥散系统”就是用来确保“纲”能够科学搭建的机制或准则。各要素按照相应机制有序运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由此得以生成。(一)话语语境适配话语语境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语言环境、交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