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是矗立于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深层的文化心理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发表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坚持人民至上”“追逐伟大梦想”“培育良好家风”“植英♘雄情怀”“彰显大国格局”等方面协同推进,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对凝聚全国4亿多家庭、9600多万共产党人、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习近平家国情怀的生成逻辑习近平家国情怀的形成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渊源,它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坚持个人与共同体的辩证统一;它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家”与“国”的辩证统一;它来自于共产党人的基因禀赋,坚持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它还深深地扎根现实,坚持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化为实际行动。(一)文化渊源:中华传统优秀家国理念文化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将家庭、国家、天下三者融为一体,深刻诠释了“家国天下”的理念。这一政治理念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为了约束分封的众诸侯,西周统治者采取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培育政治认同,其主要方法就是“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礼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