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全力走好新征程赶考之路同志们: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执政课题,源于百年党史上著名的“窑洞对”。对中国共产党而言,“窑洞对”至今都起着鞭策和警示作用,始终是政坛和学术界持续关注、常谈常新的经典话题。面对“窑洞之问”,革命时期,毛泽东作出了发展“民主新路”的解答;进入新时代,A总书记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两个答案”既饱含历史记忆又镌刻时代烙印,是中国共产党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国家治理、执政党建设以及长期执政的两次理性思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核心逻辑、基本经验和实践路向,深刻推进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径探索。一、划时代解答:发展“民主新路”(一)“窑洞对”的历史背景与内涵解读一九四五年七月,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为推动国共和平谈判黄炎培等六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个人名义到访延安进行考察,与中国共产党就时局和国内政治问题进行商讨。延安的井然秩序和生机活力给黄炎培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七月四日,黄炎培应邀到杨家岭毛泽东所居住的窑洞做客。面对毛泽东对他此行作何感想的提问,黄炎培感慨“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所发挥的支配力屡屡作用于个人、家庭、团体、地方乃至国家。指出其表现为“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进而分析原因在于“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逐渐“风气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