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把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认真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创建过程中形成发展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生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原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发起了一系列伟大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斗争是中国有识之士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探索历程。在“诸路皆走不通”之时,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给苦苦探索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政党性质的组织有数百个,但大多是昙花一现。因此,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要持续走下去,最需要的是坚定信仰、坚持真理、为民请命、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现在说的伟大建党精神。萌发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19年1月,第一...